炒新之患猛如虎

发表时间: 2012-03-27    来源:
                                                              炒新之患猛如虎

        近期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时曾言:“太平洋够大,足以容下中美两国”。这句话意味深长,也使我联想起如今的资本市场。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较以往有了长足进步,恰如一片浩瀚无际、包纳百川的海洋。在这片海洋中,自然离不开投资,也要容纳得下适当的投机。适度的投机可以刺激交投,活跃市场,但过度的投机将伤害市场,使投资生态环境恶化、畸变,死水一潭。
过度的新股投机危害猛如虎!上海证券交易所日前发布的“炒新”报告显示:参与“炒新”的中小散户整体表现为亏损,尤其是在股价被拉升后追高买入的账户中,约有94.7%的账户亏损。“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制造新股泡沫的人,在赚的盆盈钵满的时候,可曾想过风卷残云过后的累累白骨、斑斑血泪?
        新股的恶炒对市场的危害显而易见。它给盲目追高者带来莫大风险。回想起2008年4月紫金矿业上市,当天开盘价9.98元,盘中一度被推高至22元,收于13.92元,高位追进者损失惨重。虽然过去多年,但仍然令我记忆犹新,当初的投资者或许一时冲动,或许抱着侥幸心理,鬼使神差的买进去了。回过头来看,简直是熊途漫漫,深不见底,至今也不过4元多。 参考当时同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股价,也不过三元出头,即便考虑到两个市场的差异,给予一定的溢价,最高定价也就5-6元,较上市最高价22元遥不可及。
        “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短短的一句话仿佛可以看到在漫长投机历史长河中挣扎的人们,也包括投机失败后的痛不欲生。“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从80年代的长春君子兰热到近些年的疯狂普洱茶,再到前年的创业板,投机游戏的博傻本质都是一样的。而人的本性不会变,贪婪、恐惧、绝望,而结局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狂热的投机者就象从100层的高楼下坠落,在第九十九层时还觉得自己是在飞翔,直到最后一层才体会到回归现实的残酷与痛楚。
        此外,新股恶炒过分助长短线投机气氛,造成市场内部失衡。由于新股的恶炒,极大地吸引了市场的注意,部分短线资金也迅速向博弈性品种集中,一方面严重助长市场的投机气氛,孕育了个股的非理性风险,同时也容易形成市场内部的结构性失血,从而加剧行情的波动。由于首日暴涨,使得新股申购的收益率放大,不仅提高了新股持有者的心理预期,也会加大申购资金对二级市场的分流,影响行情的正常发展。新股申购作为无风险收益,不论对场内存量资金还是场外资金都有很强的吸引力,从而加速的资金的分流,破坏一、二级市场之间合理的资金配置,对二级市场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新股虚高的假象加剧了这种伤害。
       我们时常感慨欧美股市即便身陷债务危机仍能有振奋人心的表现,懊恼A股涨幅十年归零,而这失去的十年却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十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却很少有人思考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毋庸置疑,新股发行制度尚存缺陷,市场约束机制也不够完善。而更为根本的问题是健康的股市文化还远未形成。当新股炒作,概念炒作一类的短期功利性行为充斥市场时,市场的未来就更加渺茫了。其实最好的从股市获利的方法,是激发更多人去创办企业,然后有顺畅的途径到证券市场上市,企业不断成长壮大,让投资者长期分享利益,实现共赢。而不是现在这样很多人冒着极大的风险在价值不高的股票上赌来赌去。象知名的实业家史玉柱先生长期大量增持民生银行不就是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吗?
        就现状而言,过度炒作新股,不仅危害市场,而且根本上损害投资者切身利益。与二级市场股票相比,新股的透明度相对较低。新公司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经营风险也没有充分暴露,投资者对其真正了解需要过程。因此,相对而言,投资新股的不确定性更高,风险也更大。对于中小散户投资者来说,要认真分析新股的基本面,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审慎确定投资方向,理性参与。不要人云亦云,盲目冲动,改变“一夜暴富”的心态,坚持理性、客观,以免最终受到伤害的又是自己。



                                                                                               长春营业部 董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