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尝试,我们的启示——日本财政政策的比较

发表时间: 2018-11-06    来源:海通证券

上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财政政策发力应对经济失速,在扩大投资、税率调整、结构改革等方面做出诸多尝试。虽然我国当前环境与日本当时存在差异,但仍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长期财政赤字,政府债务庞大。货币政策失效,日本依赖基建。90年代后日本陷入流动性陷阱,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难以刺激经济,日本政府转而采取增加公共支出、扩大基建投资,公共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从90年代初的21%快速增长到90年代中后期的30%。支出持续扩大,带来债务问题。但由于老龄化加剧和扩大公共投资都进一步增加财政支出、而直接税为主的税制下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日本财政赤字逐年扩大,政府债务问题严重。

    日本财政政策的几次尝试。桥本上调消费税,叠加危机经济衰退。为重建财政,97年桥本内阁实施了消费税率从3%提高到5%的法案,并停止了原本的减税措施,同时削减政府公共支出。加税预期下,96年日本出现突击消费、建房和投资,而加税冲击下,97年日本私人消费、私人住宅和设备投资对GDP的拉动都出现了下滑。叠加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日本受到波及,经济再度负增长。小泉缩减公共开支,鼓励私人投资。重建财政的另一种方式是减少开支。01年6月小泉内阁通过经济改革计划,一方面,削减公共投资,控制国债规模。02年后日本国债发行未延续90年代大幅增加的趋势,日本国债的债务依存度从02年的41.8%下降到金融危机前07年的31%。另一方面,减少政府干预、鼓励民间投资、提高社会经济活力:采取特殊法人改革或民营化,在医疗、护理、教育等领域引入竞争,对研发和投资费用列为减税对象,支持教育和科研等措施。小泉时期的6年,日本公共部门投资持续收缩,而私人部门逐年投资回升,实际GDP自02年下半年开始连续23个季度正增长,而财政恶化的形势也得到了缓解。安倍上调消费税,经济回落再恢复。08年危机日本财政问题加重,11年再次通过消费税税率上调的法案。12-13年日本经济短期好转,安倍政府14年按计划将上调消费税率到8%。这次日本同样出现了居民提前消费、投资的现象,推高13年下半年和14年1季度经济增速。加税之后,日本的居民消费波动较大,但在短暂冲击后,日本经济还是出现了好转,而这一次的消费税率提升,最终也增加了财政收入。此次加税没有重蹈97年桥本的覆辙,是因为14年安倍政府采取了更多的紧急经济对策,包括:基础设施更新、地震灾后复兴、低收入群体和购房者的转移支付、鼓励设备投资方面的税收减免等。此外,安倍加税的进程也会依据经济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曾两次推迟了后续将消费税上调至10%的计划。

    日本的尝试,我们的启示。第一,加税对经济产生抑制,因而日本在消费税率上调的同时都采取了一些缓解冲击的措施。这反过来则意味着经济下行时更应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不合适的税负水平会打压经济。美国80年代、01年以及18年的减税都对居民消费起到了明显提振。而日本即便在经济短期景气时上调消费税,也仍给经济带来了负面影响。第二,日本政府加大公共投资短期拉动经济,但并不是长期依赖的万能灵药。由于日本长期偏重基建,一些领域出现过剩,公共投资的效用降低,而过度的公共投资增加了劳动力和资金需求,又间接推升民间投资成本,反而产生挤出效应。第三,只有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才能摆脱对基建的长期过度依赖,这就要靠激发民间消费和投资的活力。01-06年日本采取了结构性改革,向“小政府”转变,减少政府干预,缩减公共开支,激活民间投资,采取了鼓励私人部门研发和投资、更多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提升社会活力等措施,虽然这一时期日本政府公共投资持续负增,但私人投资逐年回升,经济随后维持了较长的景气。

宏观专题20181105:日本的尝试,我们的启示——日本财政政策的比较.pdf

声明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本公司特定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或阅读本公司的证券研究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海通证券官方网站(www.htsec.com)刊发的证券研究报告为经合法授权发布,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的授权刊载详见海通证券网站的相关业务公告。本公司郑重提醒公众投资者,请审慎使用从网络或其他媒体、机构获取的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本公司的证券研究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海通证券研究所书面授权,研究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证券研究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司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特定客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公司研究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任何机构或个人在决定投资前,务必审慎决策、自担风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