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20190508:哪座城市最“吸粉”?——人口与就业系列之四

发表时间: 2019-05-09    来源:海通证券

城镇化引擎加速,户籍限制放松。劳动供给仅存引擎,扩大内需重要抓手。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充裕的劳动力基础之上,而劳动力供给的一大引擎人口红利已逐渐消退,但城镇化进程还未结束。城镇化不仅增加劳动供给,还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户籍限制有所放松,劳动要素流动松绑。但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存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高达16个百分点,这一 “裂隙”反映出我国城镇化还是一种“不完全”的城镇化。而在城镇化对于经济发展越发重要的当下,放松户籍制度的限制,帮助城镇化引擎“加速”,就自然地成为政策选择,发改委在《19年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明确放宽城市落户条件。

    人口流动大潮,广深与强二线共舞。吸粉的粤浙vs没落的内陆小城。大城市户籍限制的放宽,并非对现有人口流动趋势的逆转,而是对其进一步确认。我们从两个维度考察人口流动:一是人口的净流入率(1-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反映吸引的外来人口存量规模;二是常住人口增速,对应着流动人口增量部分。首先,从城市群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仍是吸引人口流入的主力,其中以粤港澳大湾区最具人气,而像长江中游、成渝及中原等中部和西部城市群,还处于人口净流出的状态。粤港澳地区在吸引年轻人方面独具优势,但受教育程度不高或是其短板。其次,从分省情况来看,广东和浙江两省对于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位居前列,而像北京和上海由于户籍限制的存在,使得其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常住人口增速偏慢。此外,东北地区的人口流失现象也很突出。最后,从城市层面来看,深圳在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上独树一帜,广州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另外杭州、成都和长沙等强二线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也较强。但东北除省会和计划单列市外的多数城市以及中西部的部分非中心城市,可能正面临着人口收缩的困境,比如四川的内江、资阳,河南的周口、湖北的荆州等,这些城市或将成为文件中首次提到的“收缩型中小城市”。人口因何汇聚?创新产业是第一动力。人口流动的背后有着多样化的驱动因素,但归根结底,产业发展是最重要的原因,而其中创新产业又是汇聚人口的第一动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圳,其在教育和医疗资源上并不占优,但对人口的吸引力冠绝全国,根源就在于创新能力较强。美国的城市发展经验也证实了,人口最终会抛弃传统行业,而向创新产业聚集地集中。如美国传统产业聚集地五大湖地区,人口呈现出持续流出的态势,而以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西海岸地区则迎来人口涌入。

    地产销售靠龙头,基建发力具亮点。首先,从投资端来看,棚改货币化安置曾带来三四线城市地产销售的高峰,但19年全国棚改较18年大幅减少约300万套,而三四线城市处于人口净流出状态,棚改退潮下,地产销售的走势更多地反映人口流动的变化,由于三四线城市销售占比近七成,其回落将令全国地产销售承压,长期来看,地产需求更多地集中于人口流入的一二线城市。政策突出基建投资,交运、污水整治颇具亮点。相对于地产投资而言,政策上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视,交通运输和治污领域将是城镇化下基建投资的重点。收入收敛促进消费,增长空间值得期待。其次,从消费端来看,城镇化的推进对于其促进作用不言而喻,随着户籍限制的放松,就业人员结构向产业结构调整更为通畅,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望进一步收敛,将为消费增长提供广阔空间。城市人口流出,财政愈发吃紧。最后,从财政情况上来看,城镇化任务继续秉持“人地钱”挂钩的政策导向,并且由于养老金采用现收现付方式以及流动人口的年轻化,人口流出地区财政将愈发吃紧。

宏观专题20190508:哪座城市最“吸粉”?——人口与就业系列之四.pdf

声明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仅提供给本公司特定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或阅读本公司的证券研究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海通证券官方网站(www.htsec.com)刊发的证券研究报告为经合法授权发布,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的授权刊载详见海通证券网站的相关业务公告。本公司郑重提醒公众投资者,请审慎使用从网络或其他媒体、机构获取的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的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本公司的证券研究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海通证券研究所书面授权,研究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刊载或者转发证券研究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司证券研究报告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公司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特定客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公司研究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任何机构或个人在决定投资前,务必审慎决策、自担风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