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稳致远,海通证券跨越30年

发表时间: 2018-08-21    来源:解放日报

2018年是海通证券成立30周年。30年来,海通一直秉承着“行稳致远”的理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上海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今天,海通将延续30年的好传统好作风,在金融领域擦亮这块“上海服务”的金字招牌。

海通证券总经理瞿秋平表示,“行稳”代表的是公司一贯秉承的“稳健乃至保守”的风险管理理念。在30年的经营中,这个理念让公司成功度过了多个市场和业务周期、监管改革和行业转型发展,成为中国境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证券公司中唯一一家至今仍在营运并且未更名、未被政府注资且未被收购重组过的大型证券公司。

“致远”则代表了公司“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引领。海通证券董事长周杰表示,公司的战略是海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海通多年来的发展根基。30年来,面对宏观经济、行业趋势以及竞争形势的不断变革,公司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将一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12345战略(一体两翼、三轮驱动、四根支柱、五大能力),以建设国际一流投行为使命,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中国标杆式投行,为员工创造价值,实现美好生活;为客户创造价值,实现共同成长;为股东创造价值,实现卓越回报。

以服务客户为中心,全力打造上海服务品牌

伴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以及客户需求、产品服务、行业政策、竞争格局等因素所呈现出的市场特征变化,海通判断证券公司最终将由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进阶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以此理念为指引,公司首先将“以客户为中心”上升到公司战略的高度,将其作为公司战略发展方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接下来,在将战略落实贯彻于经营管理各环节的过程中,公司对所服务的所有客户按照“机构客户”与“零售客户”进行了大类区分,并进一步聚类为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高净值个人客户、交易型客户、一般散户等细分类别。以客户分类为基础,公司对不同客户投融资需求内容及方式展开分析,进而依托互联网金融平台和专业服务团队分别组织公司的各类产品/服务快速、全面地满足其多样且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需要。

与此同时,为提高服务各类客户的效率和效果,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在组织架构及相应的组织管理机制方面践行 “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截至目前,公司在总部层面已分别面向零售客户,金融机构、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及境外投资机构,非金融企业,高净值个人客户等细分类别设置了独立的部门,并结合客户综合需求及产品/服务创新发展的趋势,不断推动相关协同联动机制的尝试。

未来,海通将继续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经纪、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中介业务为核心,以资本型中介业务和投资业务为两翼,以集团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为驱动力,加强合规风控、人才、IT和研究四根支柱建设,加强资本与投资管理、投行承揽与销售定价、资产管理、机构经纪与销售交易和财富管理等五大能力建设,打造智慧海通,以国际一流投行为使命,致力于把海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中国标杆式投行。

以服务实体为己任,多种方式促进产融结合

海通自成立以来,就积极通过多种形式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服务,促进产融结合。截至2017年末,公司为实体经济提供的融资总额超过25000亿元。

作为地处上海的金融企业,海通更是把握地缘优势,积极推动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截至2017年末,为上海本地企业提供融资总额超过8100亿元。

股权融资方面,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7年末,累计提供融资总额超过6000亿元,为上海企业提供融资总额超过2500亿元。

债券融资方面,根据WIND数据,截至2017年末,累计为近300家企业提供融资总额超过16000亿元,承销总额超过7600亿元。其中,为41家上海企业提供债券融资服务,融资总额超过5600亿元,承销总额超过1700亿元。

并购融资服务方面,为包括绿地控股、上海东方明珠(原百视通)、上海百联集团、上海华谊集团、陆家嘴、华峰超纤等67家企业持续提供并购融资服务,截至2017年末,累计交易金额超过3600亿元,上海地区合计交易家数27家,交易金额超过1900亿元。其中,绿地集团整体上市项目成为本轮国资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典型样本,是A股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借壳上市。

新三板方面,共为178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为142家企业提供做市服务。其中,为40家上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为23家上海企业提供做市服务。

股权投资业务方面,公司拥有9家PE子公司,为企业的成长提供资金、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截止2017年末,海通旗下PE直投子公司累计投资222亿元,在上海地区的股权投资累计金额约75亿元。

以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为主的融资类产品方面,截至2017年末,向外提供的融资余额超过1120亿元。

租赁业务方面,截至2017年末,旗下平台海通恒信通过直租、回租、保理、委贷和经营性租赁等多种形式,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融资总投放金额约近1000亿元,为上海本地50余家企业152个项目提供融资总金额约27亿元。

此外,子公司海通期货积极组织开展自有资金场外期权扶贫项目、参与交易所“保险+期货”及“场外期权”等服务实体经济试点项目,2017年累计服务了6省1市8个贫困县。

以风险控制为前提,搭建管理体系稳健前行

防范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公司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始终秉持“稳健乃至保守”的风险管理理念以及“稳健”的风险偏好,扎实深入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覆盖方面,公司搭建了层级分明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覆盖各风险类别、各业务条线、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完善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控、报告和应对等风险管理流程,不断强化对各类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处置。

监测方面,建立了监管指标、容忍度和限额、业务风控指标三层指标体系并进行持续监测,通过各类压力测试评估极端风险。

计量方面,针对市场、信用、流动性等风险分别开展计量并不断优化监测模型和方法。

分析方面,定期编制各类报告,针对重大风险事件编制不定期报告,并将子公司纳入报告范围。

应对方面,根据风险评估和预警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应对策略,建立了有效的应对机制,并制定了具体的应急制度。

同时,公司通过一系列措施为全面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首先,培养风控文化,通过举办各类培训、专题会议、期刊宣传等方式进行风险文化宣导。其次,建设风控制度,完善了以《海通股份有限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办法》为纲领的多层级制度体系,覆盖了各类风险、各项业务及各管控要素。同时,形成风控系统,搭建了覆盖投行、经纪、自营、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以及合规风控管理的信息系统,应用科技手段管控各类风险。此外,重视人才队伍,广招风险管理人才,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风控人员技能素质,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最后,保障风控投入,制定了信息系统专项预算,加大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投入,为深化落实集团风险管理提供保障。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公司已经基本搭建了一个较为完整、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贯穿于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测、应对、报告等各个环节,覆盖合规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等各专业风险管理,并通过集团风险管理系统和风险数据集市的建设,推动集团化风险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跨业务、跨子公司对各类专业风险的统一汇总和管理。

以国际业务为触角,布局立足亚太辐射欧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国内企业对综合跨境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强烈。海通抓住市场机遇,以“客户跟随”为导向,将“触角”不断伸向更为广阔的海外市场,在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同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海通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立足亚太、辐射欧美”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并从实际出发,确立了“两阶段”路径:第一阶段主要聚焦香港、东南亚等毗邻市场,积累经验,适时进入其它新兴市场;第二阶段主要利用积累的经验和产品服务优势,逐步进入欧美成熟市场。2010-2014年,公司相继完成对香港大福证券的收购、H股上市及增发、以及对恒信金融集团的收购,构建了业内领先的海外业务平台,基本实现第一阶段目标。2015年公司完成对海通银行的收购,为开启第二阶段做好了战略储备。

截至目前,海通的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等14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行、子公司或代表处,境外业务处于中资券商领先地位,境外业务收入贡献不断提升。2017年,海通国际证券投行业务继续保持领先,股权融资金额排名在港中资投行第一;中国离岸债券发行数量排名全体投行第一。海通银行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伊比利亚本地市场的专业知识以及在海外市场长达20多年的经验,立足于支持中国、欧洲、南美洲和非洲间的跨境业务交流,把公司的业务发展到更广阔的地理区域,为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提前部署。

未来,海通将吸取国际先进投行“走出去”成功经验,紧密围绕中国企业、机构及高净值客户需求作为开拓国际化经营的切入点,同时为境外客户走进来提供服务,建立独特优势。

以金融科技为引领,推动全面数字化转型

目前,海通正以“统一管理、自主可控、融合业务、引领发展”为科技指导思想,通过持续提升生产运行、软件研发、科技管理三大科技能力,为推动公司全面数字化转型、打造中国标杆式投行提供全面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海通制定了“两地三中心”整体规划,目前已基本完成布局建设并投入实际运行。近200套应用系统根据不同的灾备等级,分别实施了同城灾备、异地灾备、多点接入等策略,灾备体系建设完备程度和信息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海通大力实施金融云战略,推动传统IT基础设施全面转型。根据“开源开放、化繁为简、敏捷交付” 的规划目标,办公云、研发测试云、生产云、托管云、行业云等五朵云建设稳步推进。

大数据平台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海通大数据战略主要围绕“1+3+N”方式展开。其中 1是指大数据平台,整合企业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数据统一的存储和加工处理;3是指人工智能、统一报表和数据分析、数据管控三大公共工具平台;N主要指经纪、互联网、运营、财务、风控、投行、投资、研究等各种应用场景。大数据平台战略的实施,为海通业务数据价值发现、客户个性化服务、营销活动支持、金融风险管控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智能化是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海通的人工智能战略以大数据平台为中心,以人工智能平台为基础,全力打造海通大脑。下一步将以互联网金融领域为切入点,逐步扩展至其他业务领域。

互联网金融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和外部技术的消化吸收,海通先后研发投产了智能选股、智能舆情、智能账户、智能搜索、智能资讯、智能客服等六大功能。

业务运营领域,通过业务运营智能化平台的建设,海通将分散在近300家营业部的业务处理功能集中到8个区域处理中心,实现了后台自动化、智能化的审核和业务流程检查。不仅优化了公司人员和业务资源配置,还提高流程管控力度,降低了业务运营风险。

自主可控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金融企业的竞争已逐步演变成为自主可控能力的竞争。海通稳步提升IT基础设施自主可控能力的同时,重点聚焦应用系统自主可控能力建设。此外,海通正在加大了云计算、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合规风控、IT运维等领域的投入和自研力度。通过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形式,营造创新氛围,加速新型专业人才培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