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境外业务“一哥”易主 券商“出海”有的争上游有的遇“浪打”

发表时间: 2019-04-0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金融科技领域的成果来看,海通证券已通过发布全新的“e海通财”互联网金融平台版本,成为行业首家实现移动端与PC端的“双璧合一”的券商,在智能化、个性化和全功能覆盖方面保持行业领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从目前已公布的2018年年报来看,有的券商在海外业务上高歌猛进,如海通、中信、中金、华泰等龙头券商仍是各领风骚;但也有部分券商遇到暂时困难,甚至经营出现了亏损。

近年来,内地券商加快了“出海”的步伐,特别是头部券商进行国际化布局蔚然成风。不过,在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风云变幻的海外资本市场,内地券商“出海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从目前已公布的2018年年报来看,有的券商在海外业务上高歌猛进,如海通、中信、中金、华泰等龙头券商仍是各领风骚;但也有部分券商遇到暂时困难,甚至经营出现了亏损。

券商境外业务“一哥”易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对比了目前已公布年报券商的境外业务(或子公司)在去年的经营情况,发现一个突出的现象,海通证券取代了中信证券,成为目前公布年报的券商中,2018年境外业务收入最高的券商。

2018年,海通证券旗下境外业务实现收入65.93亿元,同比上升35.3%;境外业务占比已经达到28%,较2017年上升11个百分点。境外业务利润为20.65亿元,占比为29.04%

从年报来看,海通证券已经将国际业务平台作为领先于行业的竞争优势之一。其国际业务平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海通国际证券、海通银行和自贸区分公司。其中,海通国际证券总部位于中国香港,以企业融资、经纪及孖展融资、投资管理、固定收益、外汇及商品、结构性投融资、现金股票及股票衍生产品等业务板块为核心。2018年,海通国际证券在港股市场上表现亮眼,IPO项目承销家数位列中国香港全体投行第一;股权融资项目承销家数位列中国香港所有中资投行第一。另外,还完成了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的首单IPO项目,获得纳斯达克首家中资背景做市商资格。

海通银行为全球企业及机构客户提供广泛的投资银行服务,主要业务地点覆盖葡萄牙、巴西、墨西哥、波兰、西班牙。自贸区分公司是首批加入自贸区FTU体系的证券机构,成功实施了国内券商首单FT项下跨境融资项目。

另外,海通证券旗下的融资租赁平台——海通恒信海外业务也开始发力。2018年海通恒信的海外业务全年完成5架飞机租赁,投放26亿元。海通恒信目前正进行HIPO上市。

而中信证券的境外业务2018年表现稳定。其境外子公司2018年收入为54.40亿元,同比下滑3.0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4.04%。境外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1.09亿元,占比为9.21%

在中信证券的境外子公司中,中信证券国际位于中国香港中环添美道,成立时间可追溯到1998年。2013年,中信证券国际收购了里昂证券,成为中信证券“出海”的又一重要平台。目前中信里昂证券并不只局限于中国香港,而是以中国香港为总部,并在亚洲、澳洲、欧洲和美国的20个城市营运。业务覆盖另类投资、资产管理、企业融资、资本及债务市场、证券以及财富管理,在亚洲地区15家交易所拥有会员资格。

华泰证券2018年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则进一步提升,全年公司实现境外业务收入20.33亿元,占总收入比例达12.66%,同比增长4.61个百分点。

在海外子公司中,华泰金控(香港)参与完成IPO项目8个、股票配售项目1个、债券发行项目11个,合计承销家数20个,总交易发行规模约港币430.95亿元。同时,华泰金控(香港)还完成了2个财务顾问项目和14个结构性投融资项目。

另外,华泰证券于2016年收购的美国统包资产管理平台(TAMPAssetMark管理的资产总规模(AUM)达到448.55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目前平台总计服务超过7500个独立投资顾问、21.84万终端账户。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Cerulli Associates及其他公开信息显示,AssetMark在美国TAMP行业中的市场占有率为10.20%,排名第三。

在港交所上市的中金公司也不得不提及,中金公司2018年海外业务收入达到35.52亿元,同比增长32.9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18.75%。其中,在股票业务方面,公司推动机构化、产品化、国际化升级,年内股票业务板块的海外业务收入占该板块的比重首次超过50%2018年,中金公司共保荐了港股IPO项目9单,居市场第四,承销金额50.60亿美元,市场排名第二。美股方面,中金公司作为账簿管理人主承销中资企业赴美IPO项目5单,主承销规模7.39亿美元,排名市场第五。

国泰君安的海外业务收入也超过10亿元。2018年全年,国泰君安境外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3亿元,同比下滑19.51%。境外业务为公司贡献利润5.85亿元。

5家券商去年境外业务亏损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并非所有券商的海外业务在2018年都一帆风顺。从已经公布年报的券商来看,至少有广发证券、东方证券、西南证券、中信建投和中原证券5家券商的境外业务或子公司出现亏损。亏损原因多种多样,有因为投资亏损,也有因资产减值准备拖累业绩。

广发证券去年境外业务(含港澳)亏损达到7.66亿元,为目前已公布年报券商海外业务亏损最多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一只海外基金的亏损。

东方证券境外业务亏损也达到3.49亿元。公司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东方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开展相关境外业务,持有证券交易、就证券提供意见、期货合约交易、资产管理、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等业务牌照。2018年净亏损额达4.16亿港元,折合人民币3.49亿元。至于亏损原因东方证券未在年报中予以详细说明,对记者询问亏损原因表示暂不给予回复。

西南证券境外业务亏损也达到2.28亿元。西南证券境外业务平台是注册于中国香港的西证国际证券,持有香港证监会核发的第1类(证券交易)、第2类(期货合约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第6类(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第9类(提供资产管理)业务牌照。

2018年西证国际获得5.7亿港元的增资,并在投行方面取得一些成绩,完成1.5亿美元境外债及7.8亿港元境外债的发行工作,年内完成2笔独家保荐IPO及其承销项目、2IPO承销项目、1笔财务顾问项目和3笔美元债发行项目,但依然未能对冲较高的运营成本。

中信建投境外业务实现收入2.99亿元,成本为3.53亿元,出现了5432万元的亏损。2018年,中信建投国际的投行做得不错,在香港市场共参与并完成16单海外债券发行项目及1单结构性票据,总项目金额约58.18亿美元,位居在港内地券商第9名。但境外融资融券计提了7104万元减值准备,成为拖累公司境外业务业绩的重要原因。

此外,中原证券去年境外子公司也出现了957万元亏损。

券商仍然坚定不移看好国际化

虽然券商2018年的“出海”有辉煌也有曲折,但对于海外业务本身,各大券商仍然坚定不移地看好,并在人员配备上,也开始实施全球化进程。

如去年境外业务表现最好的海通证券指出:在间接融资体系向直接融资体系转型、跨境投融资需求增加的长期趋势背景下,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经济高速增长所积累的企业资产和个人财富将持续为资市场和券商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力……预计未来行业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市场和客户的国际化发展,将推动券商国际化进程大大加速,跨境联动也将日益深入。

中金公司作为一家本身就具有国际化基因的券商,也提到了继续深入海外业务布局。年报中还特别提出,公司员工中23%的雇员、55%的董事总经理及65%的高级管理层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验。

华泰证券则在年报披露的当日,宣布向全球选聘职业经理人。选聘职位包括财富管理业务板块、机构服务业务板块(含权益投资、FICC等)、投资管理业务板块(含私募股权投资等)、国际业务板块、中后台运营等,同时包括首席财务官、首席风险官、首席信息官等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一年一度的证券公司分类评级也将在不久之后的7月公布。目前海外业务占比在新的券商分类评级中,还是有明确的加分标准——“证券公司上一年度境外子公司证券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40%30%20%,且营业收入位于行业中位数以上的,分别加 4分、3分、2分。”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券商年报来看,海通证券达到了20%比例的加分标准,但绝大部分券商仍未达标。不过,这也是券商“出海”的必然经历——从无到有,从局部影响力到全球影响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