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0个月,海通证券200亿“补血”计划落地!募资用途出现重大改变,100亿加码这一领域

发表时间: 2019-12-07    来源:券商中国

迟来总比不来好!历经20个月的曲折等待,海通证券200亿元“补血”计划终于可以落地实施。

12月6日晚间,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申请获证监会审核通过。早在去年4月份,海通证券就发布了200亿定增预案,此后证券行业进入寒冬,公司股价面临破净困境,定增计划迟迟未能实施;今年来,海通证券又根据最新的行业趋势预判,修订了募资用途。至此,终于成就“好事多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周前,证监会表态将以六大举措推动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其中第一个举措就是支持券商多渠道充实资本。很多研究人士都视其为超预期的利好,预计未来证券行业有望迎来更多业务松绑,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等。作为行业龙头之一,海通证券或将直接受益。

4位原股东认购75%的定增份额

去年4月份,海通证券抛出200亿元巨额定增预案时就引发市场热议。5月份资本市场表现低迷,海通证券A股曾出现破净态势,当时就有市场人士担心这此定增能否顺利实施。

直到一年后,今年4月份,海通证券发布了修订后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布此次定增计划引入的4个特定发行对象,分别为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其中上海国盛拟认购100亿元,海烟投资认购不超过30亿元,光明食品认购金额不低于8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上海电气集团拟认购金额不低于10亿元。

这些特定对象都是海通证券的现有股东,其中上海国盛包揽了半数定增股份。本次发行完成后,上海国盛集团持有公司的股份比例预计将超过5%,因海通证券股权结构相对分散,本次发行前后公司均无控股股东。

上述4个特定发行对象将总共认购近150亿元,占公司此次定增规模的近75%。据海通证券公告,剩余约25%的定增规模将向符合证监会规定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QFII等对象发行。

8月份,证监会对本次定增计划进行问询,主要关心此次定增的认购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的必要性。11月份,该项目保荐机构中信建投收到了证监会下发的《关于请做好海通证券非公开发行发审委会议准备工作的函》,意味着该定增项目即将上会审核。此时,监管主要关心海通证券合营企业贵安恒信融资租赁的情况,而在8月份问询的时候就曾提及相关问题,主要就是关心海通证券是否拟实施的类金融业务情况。海通证券出具承诺,在本次定增募集资金使用完毕前或募集资金到位36个月内,不再新增对类金融业务的资金投入。

加大对FICC、投行业务的投入力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海通证券修改了募资用途。相比最初的定增预案,拟用于扩大FICC规模的投入明显加大,从不超过40亿元增至不超过100亿元;对资本中介业务的投入将有所减少,从拟投入不超过100亿元减少至不超过60亿元;此外,拟新增用于发展投行业务的资金投入不超过20亿元,去年并无此计划。

很明显,海通证券将加大对FICC规模的投入力度,以增厚公司流动性资产比例。海通证券表示,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突飞猛进,债券市场交易主体不断增加、交易品种日益丰富、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市场流动性大幅提高,债券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

自2018年起,国内多家证券公司对FICC业务进行增资,固收部门资产规模不断增大。与同行业可比证券公司相比,公司FICC产品的投资规模较低,FICC业务的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截至2018年末,证券行业净资本排名前十的证券公司自营非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净资本的比例平均为182.73%,公司自营非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净资本为117.20%。公司自营非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的投资规模较低,和行业领先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公司FICC业务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资产配置中优质流动资产比例偏低,流动性覆盖率承压。

因此,定增募资的用于FICC投入的100亿元,拟用于投入债券趋势性投资业务、FICC创新业务(包括利率衍生品投资、做市及量化交易、黄金套利、其他产品融资套利、货币市场套利、商品及其他类固收产品投资等)。

另外,海通证券新增加大投行业务的投入,明显和科创板十点注册制相关。海通证券表示,推动注册制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融资工具愈加丰富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保荐机构将会面临更多的市场机会。

近两年已有9家券商发布定增计划

虽然等待了足有20个月之久,但好饭不怕晚,迟来总比不来好。海通证券定增即将顺利实施,对公司加大对重资本业务的投入力度,加强与国际投行的对抗能力,都是雪中送炭之举。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近两年,共有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定增计划,拟募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其中国信证券150亿元定增计划已获证监会核准,中信证券134.6亿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已获发审委通过,南京证券、西南证券、中原证券、中信建投的相关定增目前处于股东大会通过的阶段。

梳理发现,并非每家券商的定增计划都能顺利实施,甚至有券商在证监会核准批复后未找到合适的融资时机而错失机会。

6月17日,广发证券宣布定增计划因批复过期失效。一年前,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150亿元定增计划,2018年12月26日,广发证券收到证监会出具的批复,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1.8亿股新股,自核准发行之日(2018年12月17日)起6个月内有效。半年之期过去,广发证券表示,“在取得上述批复后,公司一直积极推进发行事宜,但由于市场环境和融资时机变化等因素,公司未能在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发行工作,该批复到期自动失效”。

在证监会公布再融资新规后,有券商撤回原本的再融资申请以调整方案。兴业证券12月3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撤回公司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申请文件的议案》。按照原计划,兴业证券拟募资不超过80亿元。兴业证券表示,撤回申请的原因是综合考虑资本市场环境、监管政策变化等因素。

由于再融资政策实施新老划算,按照新规,出资方可以享受更宽松的条件。中信建投证券非银研究团队此前表示,监管层此次再融资政策放宽了创业板再融资条件:取消创业板公开发行证券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45%、非公开发行股票连续2年盈利的条件;定增锁定期+减持期大致减半,定增套利策略的风险收益比提升,利于提升发行对象的积极性;放宽定价基准日和定价折扣,给予了发行对象更大的套利空间,同样利于提升发行对象的积极性;放宽发行对象数量限制,降低对单个发行对象参与再融资资金规模的要求,利于扩大发行对象的范围;增加再融资实施期限,再融资批文的有效期由6个月延长至12个月,可方便上市公司选择发行窗口,提升再融资的成功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