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为锚 继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发表时间: 2022-11-16    来源:证券日报网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10月份我国经济延续了恢复态势,生产需求继续恢复,就业物价保持稳定,新动能积蓄增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发展韧性继续彰显。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下行的影响逐步显现,国内疫情新发多发,经济恢复有所放缓。

海通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杰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工作安排,对于我国经济未来的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未来,高质量发展仍是我国首要任务。中国将继续通过适时推出宏观经济支持政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着力扩大内需、科技创新提速和坚持高水平开放,将对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发挥重要作用,助力提升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中国经济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健合理的增长速度。

推动高质量发展

宏观政策力度不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易方达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余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2021年我国人均GDP是12551美元,对标IMF确定的15个中等发达的经济体,人均GDP的中位数是25000美元。我国跻身中等发达国家,需要将人均GDP再提高一倍左右。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詹余引表示。

在此背景下,市场预计宏观政策力度不减。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结构性是未来五年宏观政策的主要特征之一。另外,未来五年宏观政策的力度还将维持在较高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把需求侧的重要性提高到供给侧一样的程度,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力度不会低。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目前,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需要在多个领域积极拓展。”周杰认为,未来,我国将继续对高端制造领域加强支持。面对外部形势的变化,国内势必要在商品和核心技术领域增强自主可控能力;其次,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次,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最后,共同富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继续促进机会公平,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等。

产业政策将持续引领

宏观经济结构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背景下,产业政策将持续引领宏观经济结构转型,尤其是粮食、能源和产业链安全等领域将获得更大力度的支持。”分析人士称,一是强化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二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相融相长;三是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记者注意到,11月份以来,多个产业政策出台。11月1日,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11月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11月8日,工信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11月15日,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周杰表示,产业发展主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如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已经是国家重大战略。从投资角度来看,周杰认为,预计低碳经济、数字经济和国家安全领域有望实现更快增长。

此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个地区之间在自然资源禀赋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要统筹好区域间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周杰表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有助于我国各区域之间形成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平衡,又有助于促进整体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这也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是简单的要求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完全一致,而是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实现相对均衡的发展。”周杰进一步强调。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

增强发展主动性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二十大后,引外资举措纷至沓来。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印发《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10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

当前环境下,继续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詹余引表示,21世纪以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重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包括中国在内的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成长,世界多极化态势明显,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多边贸易体制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经贸规则趋于碎片化,叠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我国的对外贸易呈现出‘两头在外’的特征,国内的经济活动已经较为全面、深入地嵌入到全球贸易分工的体系之中,这是一个互惠互利、共同增进社会福祉的过程。与此同时,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可以充分利用国内的大市场吸引海外资本和技术,提升国内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助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增强合作,在融入全球贸易分工体系的同时,能够逐步实现技术的多元化支持和资源供应的多层次保障,从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詹余引进一步表示。

周杰认为,目前,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区域布局正在发生广泛深刻调整,能源资源等供应稳定性下降,全球经济原有供需循环受到干扰甚至被阻断。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