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全面注册制丨海通证券:做好企业上市的“引路人”和“把关人”,打造“一个海通”战略协作体系

发表时间: 2023-02-17    来源:财联社

全面注册制正式启动,为中国资本市场开启了新的篇章。这将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投行作为重要参与者,也是企业上市的“引路人”和“把关人”,无疑肩负了重大责任。

在全面注册制公开征求意见之际,财联社记者采访了沪上头部券商海通证券,就全面注册制下投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展开对话。

海通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全面注册制突出了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本质,同步加强监管,推进一揽子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资本市场建立了更加清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板块架构。“各板块针对功能定位,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突出板块特色,促进各板块错位发展、功能互补。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都有机会实现A股上市融资。”海通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发行增量提速利好投行

2月1日,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公开征求意见。海通证券根据在项目执行中遇到的问题,针对企业上市标准、科创板再融资补流比例等部分细则提出了反馈意见。

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提到,“本次改革对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完善,涉及发行承销、交易、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退市等诸多方面。我们组织对注册制相关细则进行全面研读和学习,并针对部分细则提出了反馈意见。”

全面注册制下,IPO发行增量提速,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受益。海通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认为,“全面注册制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全面深入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为投行带来增量业务。规范、透明、可预期的审核机制,有利于提高投行项目周转率和成功率。”

同时,全面注册制也给投行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上市标准和上市公司主体更加多元化,投行的估值定价、发行承销等部分现有规则已不再适用,重“可批”、轻“可投”的业务习惯也亟待做出改变。

“全面注册制要求投行注重立身之本,具备更高的尽职调查能力、行业理解能力、信息披露能力、资产定价能力、价值发现能力、合规风控能力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前述负责人表示。

打造“一个海通”战略协作体系

全面注册制下,拟上市公司对投行的需求、投行竞争格局都在发生变化。前述负责人提到,“注册制下客户对证券业务的需求不断拓展,从孵化培育、引入战投到辅导上市,再到并购、再融资、市值管理,对证券公司业务协同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将加速投行业务向综合服务能力强、具备全链条服务能力的头部券商集中。券商需要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体系,提升投、融、保、研综合服务能力。”

为了适应全面注册制、更好地服务拟上市企业主体,投行需要提升从估值定价、发行承销、合规风控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海通证券投行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一个海通”的战略协作体系,“投、融、保、研”和财富管理都是海通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股权、债券、并购、研究所、资管等多部门高效联动,能够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一揽子服务。

同时,海通证券的投行业务逐渐向专业化、属地化发展,面向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成立行业组、区域部;扩大投行保荐承销团队,积极引入高质量骨干人才,有侧重地储备一批重点行业复合背景人才。

此外,海通证券也积极推进合规文化建设,主动适应“零容忍”监管环境;加大信息技术投入,充分利用科技赋能。

全面注册制下,监管层再次明确投行“申报即担责”的执业要求,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海通证券方面表示,券商应主动适应“零容忍”监管环境,加强投行人员执业质量培训,深刻理解“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注册制内涵,不断提高项目质量和内控水平,严守合规底线。

在压实投行责任的同时,全面注册制对投行的部分责任也进行了松绑,比如删除证券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与业务受理审核挂钩的规定。前述负责人认为,取消“连坐机制”将避免投行整体业务受到单个项目立案的影响,是监管“精准化”的体现,有利于提升投行项目申报和审核效率。

全面注册制对各板块定位作出进一步明确,其中主板的标签是“大盘蓝筹”, 科创板突出“硬科技”特色,创业板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目前,海通证券科创板、创业板在审项目数量位居行业前列,储备项目充足。前述负责人表示,“全面注册制下,我们将充分发挥前期在科创板承销保荐中已建立起的先发优势,巩固扩大客户群体,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快速对接资本市场。”


关闭